申明不会采用典型教科书上关于编译器的教学顺序,比如:

作者不会遵照这些,而是带着你直接上手写一个能工作的编译器,采用他的方式:

  1. KISS原则
    • 所有的Identifier用single character来代替,不考虑空格(即词法规定不允许用户写空格)。作者认为如果他能正确处理I-T-L,那么他也能让IF-THEN-ELSE工作
    • 只处理实时I/O,不处理File I/O。
    • 忽略error correction/recovery。遇到第一个error即停机,但这不是崩溃。
  2. 只讨论一种情形的解析:top-down、recursive descent parsing
    • 自顶向下、递归下降的情形,作者认为这是唯一一种支持手写编译器的技术选型
  3. 从源代码直接生成汇编代码。不需要中间码
  4. 延后对module的构建,直至真的需要它的时候
    • 把每一个将来可能会用上的功能都提前封装是一个疯狂的做法,几乎肯定是错误的
    • 尽量使用现有的module,除非你真的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一点的,即便如此,也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该module上
  5. 不纠缠于P-code等中间码或者想象的CPUs等,从第一天开始做出来的东西就要是可以工作的,即便它不完善

compiler/Let's build a compiler/ch1 (last edited 2021-02-18 02:59:19 by zbjxb)